-
陆贽
陆贽(754~805)唐代文臣。苏州嘉兴(今属浙江)人,字敬舆。大历八年(773)进士,中博学宏辞、书判拔萃科。德宗即位,召充翰林学士。贞元八年(792)出任宰相,但两年后即因与裴延龄有矛盾,被贬充忠州(今四川忠县)别驾(州主管官的佐吏),永贞元年卒于任所,谥号宣。 有《陆宣公翰苑集》24卷行世。陆贽根据儒家的正统观点,强调人君治国在于“明其德威”,而“致理之体”则应“先德后刑”。他认为...
-
阎立本
阎立本(约601~673),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。雍州万年(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)人,出身贵族。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,因为阎擅长工艺,多巧思,工篆隶书,对绘画、建筑都很擅长,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。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、将作少监。兄阎立德亦长书画、工艺及建筑工程。父子三人并以工艺、绘画驰名隋唐之际。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,先承家学,后师张僧繇、郑法士。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,在画下留宿十余日...
-
阁罗凤
阁罗凤(712~779),南诏第五代王。又作觉乐凤。公元748—779年在位,其父皮逻阁在中国唐王朝扶持下统一六诏,受唐朝封为云南王。748年皮逻阁死,阁罗凤继位,袭封。在其父死前,他已参与削平六诏的活动,即位后,继续发展势力,消灭在其东方的东爨、西爨,控制滇东地区。阁罗凤初臣服于唐,助唐抗击吐蕃。后因唐云南太守张虔陀无礼于阁罗凤,又征求财物,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,杀张虔陀...
-
长孙晟
长孙晟(551—609年),字季晟,河南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隋朝著名军事将领。座驾:千里追风驹,兵器:五神飞钩枪,经典之战:大破突厥 长孙晟“性通敏,略涉,善弹工射,矫捷过人”(《隋书·长孙晟列传》)。北周时崇尚武功,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,每次共同驰射,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。长孙晟十八岁时为司卫上士。起初没有名气,别人也不知其才能,唯杨坚一见,深赞其异才,携其手并对人说:“长孙郎武艺逸群...
-
重俊之变
重俊之变,又称景龙之变。是唐中宗时代的一场兵变。景龙元年(707年),太子李重俊等人起兵杀了权臣武三思、武崇训等,后因士卒倒戈,事败,李重俊被杀。 简介 神龙二年(706年)秋,李重俊立为皇太子,但由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,颇受韦后猜忌,重俊的太傅也不称职。后来中宗爱女安乐公主想当皇储,视重俊为眼中钉,呼之为奴,重俊地位更加危险。 景龙元年(707年)七月,重俊与兵部尚书魏元忠通谋...
-
郑泽
隋朝荥阳人郑泽,有学识,知钟律,考校大东钟律,著有《乐府歌辞》、《乐府声调》等。郑虔:郑州荥阳人,盛唐时期学者、画家、广文博士,诗书画技冠京华,玄宗曾题赠:“郑虔三绝”。著有《天宝军防录》...
-
郑注
郑注,生年不详,卒于唐文宗大和九年(835年),唐绛州翼城(今属山西)人,唐后期大臣。郑注本姓鱼,冒为郑,时号“鱼郑”,人称“水族”。 郑注出身贫贱,相貌丑陋,不能远视,任官以前,靠医术维生,飘荡于江湖。但从唐宪宗元和末年开始,他否极泰来,直上青云,起初为襄阳节度使李愬的衙推,唐文宗时先任邠宁行军司马、昭义军节度使,后入朝任太仆卿,兼御史大夫。不久,他又升为工部尚书、翰林侍讲学土,检校尚书左仆射...
-
边鸾
边鸾,长安(今西安)人,官右卫长史。削足适履攻丹青,最长于花鸟,折枝草木,亦精蜂蝶之妙未之有。下笔轻利,用色鲜明,穷羽毛之,夺花卉之芳妍。贞元(七八五至八○五)中新罗国献孔雀解舞者,德宗诏于玄武殿写貌。一正一背,翠彩生动,金羽浑灼,若连清声,宛应繁节。后因出宦,遂致疏放其意,因穷于泽潞间,写玉芝图,连根苗之状精极。凡草木雀蝉蜂蝶,并居妙品。尝画资圣寺围塔上四面花鸟。当药上菩萨顶戎葵尤佳...
-
辅公祏
辅公祏(?-624)隋末、唐初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,齐郡临济(山东济阳东章丘西北)人。与杜伏威一起率领江淮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,打击了隋、唐王朝。杜伏威投降后,他坚持斗争,建国,称帝,成为唐初农民战争中众望所归的、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起义领袖。 辅公祏家境贫苦。少年时,与杜伏威交谊很深,常共率乡里伙伴劫富自给或接济贫苦人。隋大业九年(613年)前后,山东、河北等地爆发了大规模农民战争...
-
赞弄囊
吐蕃赞普。619-629年在位。原为吐蕃首领,祖上世代为吐蕃首领。他袭位时,年富力壮,思想敏锐,励精图治,发奋自强,于公元620年攻灭苏毗部,统一了高原,被尊称为“朗日沦赞”(意为如同天那样高明,盔甲如同天山那样坚强的君王)。朗日沦赞统一高原后,重用在统一战争中立功的娘·臧古、农咐波、哲蚌·纳生、巴·鱼泽布、穹波·邦色等新贵族,引起旧贵族的仇视。晚年,旧贵族(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)先后叛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