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陆游重视养生
陆游一生经历颠簸坎坷,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,是我国古代诗坛上少见的寿星之一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他做到乐观豁达,善于养生。 陆游,号放翁,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诗人,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,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,他是我国古代诗坛上少见的寿星之一。甚至在其晚年时,还能耳聪目明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他做到乐观豁达,善于养生。陆游很重视和坚持练气功。 陆游的不少诗句都写下练功的方法...
-
金圣叹二三事
大师金圣叹文笔幽默,幽默了一辈子,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——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“有要事相告”。 自题联 老拳搏古道;儿口嚼新书。——金圣叹自题 临终要事 大师金圣叹文笔幽默,幽默了一辈子,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——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“有要事相告”。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拿来笔墨伺候大师。但没想到大师的“临终要事”竟然还是幽默...
-
重庆谈判趣事
侯外庐教授说:“犹如病入膏育、风烛残年的老人,党又好比是一位青春正茂的妙龄女郎。这样两人结婚自会希望渺茫。”打趣说;“老头子刮刮胡子净净面,不就行了吗?” 1945年在赴重庆谈判的43天里,除了忙于谈判事宜,接受采访,还频频访问诸多政要、各党派人士等。其间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。 两次巧遇蒋介石 1945年8月28日下午抵渝后,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晚宴。翌日,当晨光熹微时,便起床散步了...
-
酒文化中不可不知的修身养性之道
孟子曰:“禹恶旨酒而好善言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 (作者:唐东辉,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)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:高兴时要喝酒,叫“以酒助兴”;忧愁时要喝酒,叫“借酒浇愁”;热闹时要喝酒,所谓“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”;寂寞时还是要喝酒,所谓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&hellip...
-
酒史趣谈夏朝篇丨一杯酒引来帝王忌惮
一个“酒”字,令夏王朝成也少康,败也少康。 禹·忌惮酒 禹是我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夏的奠基者,创制垂范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个手下叫仪狄,堪称造酒高手,所造之酒均为佳酿。禹的女儿为表孝心,命仪狄精心为禹酿造美酒。不成想禹却从这酒的甘美之中,尝出了酒的巨大危害。认为执政者若沉湎其中,被其“甘美”,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! 于是当机立断:从此再不饮酒...
-
赵佶大观茶论
本朝之兴,岁修建溪之贡,龙团凤饼,名冠天下,而壑源之品,亦自此而盛。延及于今,百废俱兴,海内晏然,垂拱密勿,幸致无为。缙绅之士,韦布之流,沐浴膏泽,熏陶德化,盛以雅尚相推 (作者:赵佶,即宋徽宗。《大观茶论》原名《茶论》,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,因成书于大观元年(1107),故后人称之为《大观茶论》。) 序 尝谓首地而倒生,所以供人求者,其类下一。谷粟之于饥,丝枲之于寒...
-
说文解字古代的尊与杯区别
最早人们用谷物酿造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,呈糊状和半流质,与其说是“喝酒”,不如说“吃酒”更为贴切。 我们现在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叫杯子;但在古代,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按照身份来分:普通老百姓不拘于礼节,一般用“瓢、勺或者木碗”;而皇宫贵族一般用“尊或漆杯”,当然还有各种“觚、爵、觯、斝、卣、觥、罍、盉”等...
-
许浑
许浑(?—约858),字用晦,一作仲晦,祖籍安州安陆,寓居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,遂为丹阳人。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。文宗大和六年(832)进士及第,先后任当涂、太平令,因病免。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,因病乞归,后复出仕,任润州司马。历虞部员外郎,转睦、郢二州刺史。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,自编诗集,曰《丁卯集》。其诗皆近体,五七律尤多,句法圆熟工稳,声调平仄自成一格,即所谓“丁卯体”。诗多写“水”...
-
裴炎
裴炎(?-688) 吐谷浑王。慕容顺之子。父死,年幼嗣位。大臣争权,国中大乱。唐太宗遣军援之,封为河源郡王,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。贞观十四年(640),太宗以弘化公主妻之。十五年(641),其丞相宣王专权,欲劫其奔吐蕃,遂逃奔鄯善城。唐鄯州刺史杜凤祥与其威信王合军击破宣王。唐高宗时,拜驸马都尉。龙朔三年(664),为吐蕃所袭,遂与弘化公主奔凉州,吐蕃并其地。唐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,置安乐州...
-
蔡襄论茶器
茶色白,宜黑盏,建安所造者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熁之久热难冷,最为要用。 (作者:蔡襄,北宋著名书法家、家、茶学家。)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,盖其上,以收火也。隔其中,以有容也。纳火其下去茶尺许,常温温然,所以养茶色香味也。 茶笼 茶不入焙者,宜密封裹,以箬笼盛之,置高处,不近湿气。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;砧以木为之;椎或金或铁,取于便用。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