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旗袍和祺袍称谓考证

    旗袍早已成为华人世界理念上的国服,但其称谓在过去百年间并非一成不变,经历了“袍服”—“旗袍”—“改良旗袍(海派旗袍)”—“祺袍”四个阶段性的变化。 (作者:朱博伟、刘瑞璞) 对国服旗袍的称谓,长期以来中国称“旗袍”,地区称“祺袍”。国内的主流观点认为这是意识形态之争,没有学术价值,因此在服装史学、文博和理论界没有引起重视,理论家们对此也避而远之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抗金名将岳飞的野史秘闻

    缘于认知水平和时代局限,有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,但亦无损穆英名,管中窥豹,走下神坛的岳飞也有平常人的一面。 宋代文人笔下关于岳飞的记载很多,其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,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代抗金名将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。缘于认知水平和时代局限,有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,但亦无损穆英名,管中窥豹,走下神坛的岳飞也有平常人的一面,其血肉丰满的形象呼之欲出,这才是英雄和普罗大众零距离的接触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微趣米芾东坡二三事

    元章素性清狂,人以为米颠。一日问东坡曰:人皆谓我颠,吾质之子瞻。东坡笑曰:子曰吾从众,夫谁曰不然。元章笑曰:“苏子以我为颠,吾真颠矣。” 米芾,字符章,天性好洁。御赐一砚,名曰瑶池。 每出观,必再拜而淡玩,不敢擅用也。 东坡一日请观瑶池砚,元章命之再拜,而后出示之。东坡曰:“此砚虽好,未知发墨何如?”因见案上有墨,坡遂以唾磨之。元章骂曰:“胡子坏吾砚矣。” 遂以砚与东坡。东坡曰:“御赐岂可与人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宋朝制定的那些官场规矩官员不得进酒店吃喝

    有些老规矩,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,约束了权力的泛滥,宋朝就有这样的官场老规矩。 历朝历代,都会有一些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老规矩,史书上称之为旧制、故事或典故等。有些老规矩,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,约束了权力的泛滥,宋朝就有这样的官场老规矩。 官场老规矩之一: “官员不入酒肆” 在宋朝,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,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孔子论酒

    仁的思想,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,决定、影响了方面的思想。 (作者:万伟成,文学博士、文学教授、广东省酒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) 一、孔子的酒德观 仁的思想,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,决定、影响了方面的思想。 孔子从宗法制的“亲亲"原则出发,指出“爱人是仁本质,从而建立了对后世影晌极为深远的仁的思想体系。“孝弟&quot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大雪

    大雪(公历12月6—8日)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。外文名:Greater Snow。大雪,斗指癸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,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—8日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,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。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,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,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,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、降水量增多。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

    大红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,是皇帝春分时节在日坛祭日时穿用的祭服。此袍圆领,大襟右衽,马蹄袖,附披肩,上衣下裳相连属,裾左开,缀铜鎏金錾花扣五。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,清嘉庆,身长144cm,两袖通长200cm,袖口宽20cm,下摆宽156cm,左开裾长34cm。清宫旧藏。 大红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,是皇帝春分时节在日坛祭日时穿用的祭服。此袍圆领,大襟右衽,马蹄袖,附披肩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墨子的小故事

    公孟子多次与墨子讨论学术、人生等问题。一次,公孟子头戴礼帽,腰间插笏,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,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。 墨子泣丝 墨子见人染丝,感叹道:“用青色染丝就变成青色,用染丝就变成。染料变了,丝色也随之而变;放入五种染料,丝就呈现五种颜色。所以对于染丝不可不慎重啊!”不仅染丝如此,治国处世也如同染丝一样。人性如丝,必择所染。 驳巫马子 墨子多次与儒家巫马子辩论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唐诗中的茶

    嫩芽香且灵,吾谓草中英。夜臼和烟捣,寒炉对雪烹。惟忧碧粉散,尝见绿花生。 煎茶 【唐】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,虎跑泉畔思迟迟。 蜀茶倩个云僧碾,自拾枯松三四枝。 焙茶坞 【唐】顾况 新茶已上焙,旧架忧生醭。 旋旋续新烟,呼儿劈寒木。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【唐】皎然 九日山僧院,东篱菊也黄。 俗人多泛酒,谁解助茶香。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【唐】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司马光请客抠门少点菜 勤打包

    既然司马光不小气,为什么他请客的时候不多点菜、赴宴的时候又总是打包呢?他这是为了遵守古训、避免浪费。 苏东坡写过一诗,里面有这么四句:“君来坐树下,饱食携其余。归舍遗儿子,怀抱不可虚。”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:朋友聚餐,酒足饭饱,还剩下一些饭菜,扔了可惜,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,带回家给小孩吃。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?当然有,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。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