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蔡襄论茶

    茶少汤多,则云脚散;汤少茶多,则粥面聚。钞茶一钱七,先注汤调令极匀,又添注入环回击拂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,视其面色鲜白,著盏无水痕为绝佳。 (作者:蔡襄,北宋著名书法家、家、茶学家。) 色 茶色贵白 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,故有青黄紫黑之异。善别茶者,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,隐然察之于内。以肉理润者为上,既已未之,黄白者受水昏重,青白者受水鲜明,故建安人开试,以青白胜黄白。 香茶有真香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老师工资叫束脩 本意为肉脯

    “束脩”就是一束肉干,又称肉脯,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。古时候,肉属奢侈品,普通百姓吃一次肉不容易,不像现在可以随随便便大快朵颐。 工资一般都称作“薪水”,是打柴汲水的意思。语出《南史·陶潜传》:“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。”陶潜派了一个仆人帮儿子打柴汲水。后来人们就把“薪水”引申为工资了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

    此图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西天瑶池庆寿的场景。9位仙女各捧寿礼,凤凰、仙鹤、天鹿、祥云、灵芝、青松、翠柏点缀其间,以强调吉庆祝寿的主题。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,明,纵260cm,横205cm。 此图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西天瑶池庆寿的场景。9位仙女各捧寿礼,凤凰、仙鹤、天鹿、祥云、灵芝、青松、翠柏点缀其间,以强调吉庆祝寿的主题。 此图轴宽两米有余,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红楼梦中琳琅满目的丝绸品种

    《红楼梦》前八十回中频繁接触到与丝绸相关的服装与饰物、丝绸面料、陈设用品等,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,品种的繁多和真实,无不令人惊叹。 (作者:解晓红,从事中国纹样史和刺绣艺术的研究工作) 《红楼梦》(以下简称《红》)中荟萃的丝绸品种不下十几种,虽不全面倒也丰富,现分类粗作整理,并加以解释。 薄型织物 纱罗是一种质地轻薄、纱线组织稀疏的丝绸织物,“方孔曰纱,椒孔曰 罗 ”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立春

    立春(公历2月3—5日交节),又名立春节、岁首、正月节、岁节、改岁、岁旦等,为二十四节气之首。外文名:Beginning of Spring。是干支历的岁始,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,代表万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义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“斗转星移”制定,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。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为立春,于每年公历2月3-5日交节。干支,以寅月为春正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盘点古代官员搞笑绰号民间绰号代表为官为人

    好官名垂青史,被后人缅怀;昏官遗臭万年,成为百姓的笑柄! 都说老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,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,或尸位素餐,毫无建树;或行为猥琐,为人不齿;或贪赃枉法,身败名裂。俗话说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”,民间大众不能对市政做些什么,但是他们对那些污吏是深恶痛绝的,有时候还就一些官员的昏庸行为起了绰号。现择其要者,既博诸君一笑,也发人深省。 唐文宗时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皎然与陆羽诗茶结缘的禅意人生

    禅师皎然是高僧,茶圣陆羽是大德。他俩同样淡泊名利、精行俭德、高风亮节、心怀悲悯。两人四十多年的忘年友交情谊可以说是千古绝有。 (作者:李广德,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、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兼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湖州市作家协会顾问、湖州市文学学会名誉会长) 大千世界,万事皆缘。诗僧、禅师皎然曾过长江访陆羽,未遇;诗人、茶圣陆羽安史之乱后到湖州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王羲之巧补春联

   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,他七岁就擅长书法。 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,他七岁就擅长书法。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,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,再派工人雕刻。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,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。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,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,书法技艺炉火纯青,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。 袒腹东床 16岁时,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王献之墨迹变牛

    王献之病重,请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,本人应该坦白过错,道家问王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。王献之说:“想不起有别的事,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。” 墨迹变牛 有一次,桓温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,献之挥笔便写,突然笔落扇上,把字污染了,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,画得十分美妙。 十八口大缸 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,师承父亲。有一次,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,便悄悄走到背后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
  • 玉璧美丽的石头

    玉璧,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,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,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,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,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。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,征集国徽的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,最终集中在两份设计稿上,其中的一份是日后新中国的国徽,而另一份方案则是由著名学者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妇设计的,它的主体是一块圆形的玉璧,上面装饰着麦穗、齿轮等图案。 玉璧...

    时间:2024-12-20